今年新闻史最重要的考点!没有之一 | 考前点晴01
如果非要指定新闻史的一个重点,今年非恩格斯相关的知识点不可!而且没有之一!
2020年是恩格斯的诞辰200周年,学界对此的反应不小。
首先是,昨日(12月2日),广西大学举办了“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学院院长(书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论坛”,参会院校高达50多所。
其次是,国内新闻传播领域最权威的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今年的增刊全部都是关于恩格斯的论文哦!要知道《新闻与传播研究》去年增刊是关于建设新闻的话题,结果建设新闻就是去年的热门考点哦!
最后,研究新闻史的几位大佬,如陈力丹老师、童兵老师、郑保卫老师均在今年纷纷发表了关于恩格斯与《新莱茵报》的论文。大佬都关注了,你能不关注吗?
今天学姐将结合《新闻与传播研究》及学界大佬的文章帮助各位童鞋总结这个知识点,及补充相关最新的知识点。
看真题就知道恩格斯不简单
近三年关于恩格斯真题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新疆大学MJC440,2020)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新闻传播规律探索的内容。(新疆大学MJC440,2020)
马克思和恩格斯物质交往理论为什么是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念的重要出发点?(湖南大学学硕,2019)
总结:如标题所示,看真题就知道恩格斯不简单,除了第一题外,其他关于恩格斯的真题还是有点难度的。更多偏向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前提基础,这就要求童鞋们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思想较为熟悉。如果想get更多马新观内容,可点击这篇文章网传12 |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怎么可能不了解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近三年《新莱茵报》真题
《新莱茵报》(广西大学440,2019;重庆大学440,2020;西南大学334,2020;暨南大学440,2020;西南交通大学学硕648,2018;)
总结:以往对《新莱茵报》的考查,几乎全部是以名词解释的方式,但今年学界对此的动态较多,以简答题和论述题方式进行考查都是有可能的。
新莱茵报
新莱茵报是全称《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德国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机关报,也是1848年—1849年德国民主革命中最著名的民主派左翼报纸。
1.创办背景和经过: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巴黎,为未来德国革命进行舆论上的准备。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贯彻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领导分散在各地的盟员的斗争,马、恩决定在德国创办大型日报。
1848年6月1日这份大型日报正式出版。为了继承《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又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以定名为《新莱茵报》。
《新》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但为了团结更多的人,这份报纸在刊头上标出“民主派机关报”字样。编委会由八人组成。马克思任主编,恩格斯为他的助手,实际上的副主编。两人除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还经常为报纸撰稿。
马克思领导编委会的工作有两大特点:
一是器重编辑们的才华,科学分工,用其所长;
二是要求边界们几座报纸工作,又参加社会活动,把办报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新》除周一外,每天出版。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出号外。发行以订阅为主,也有零售。发行中的最大困难是经费。马克思为这份报纸一贫如洗。1848年9月,报纸一度停刊。后随革命新高潮的出现,又复刊。由于编辑部人员遭到迫害,马克思等人被莱茵省警察厅驱逐,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
2.宣传内容
《新》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这是德国革命的两项基本任务,因而也是《新》宣传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
此外,《新》还针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阻挠纲领贯彻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报纸阐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义,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革命的领导权,为把这场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遗憾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还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德意志的统一,而资产阶级依然软弱无力,统一德国的领导权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鲁士手中。
3.宣传特色
第一、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原则性: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策略性: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第二、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新》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重视读者来信;编辑部成员直接参加群众活动。
第三、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新》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报道,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浓缩着强烈的爱憎。《新》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特别是对敌的讽刺揭露,更是犀利无比,战斗力极强。
4.新知识点补充
参考来自2020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增刊内容:
1、1848年2月,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出版;1848年6月马克思创刊《新莱茵报》,是《宣言》纲领和策略的第一次实践。
2、《新莱茵报》同时也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实际上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新闻实践中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的编辑权和实际经营权。
3、研究《新莱茵报》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马克思的生平传记,必然会提及《新莱茵报》。不过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学界把《新莱茵报》完整地翻译为本国文字,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将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壮举。
恩格斯写作特色
(本部分史料分析比较多,大家简单记住标题即可)
1.注重新闻时效性
《新莱茵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出版正刊301号外,还有第二刊30期和各类附刊207期,其报道已经以“天/时”为时间单位,紧急新闻以“时/分”为时间单位。当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国家和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密,动荡的欧洲局势也要求报纸及时报道以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强烈新闻时效意识,报纸编辑部高效精干的工作秩序,以及报纸遍布欧洲的通讯员网络,是该报在新闻时效方面优于其他报纸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高频率地出版第二刊或各种附刊、附页;利用排版加快编辑流程;报道已有“时”和“分”的概念;新闻时效接近当时的《泰晤士报》。
2.客观报道和报纸立场的统一
善于应用信息来源的内容,不做更多的主观改变,恩格斯认为这样的新闻更加有说服力。
3.根据多方信源呈现新闻事实
正如《新莱茵报》在创刊号强调自己和各界有广泛的联系,因此恩格斯可以及时获得其他国家的报纸。有广科学分析形势,稳妥地使用新闻语言较为准确地报道了各地发生的重大事实变动。
4.善用反语、反问等讽刺手法
恩格斯曾使用过一个比喻来形容优美的文风,“它就像是头戴玫瑰花环、手执刺死皮顿的标枪的年轻力壮的加尼米德”。在古希腊神话中,皮顿是一条怪蛇,美少年加尼米德是宙斯钟爱的司酒童。翻看这37篇(组)新闻,往往能够看到恩格斯将其他报纸琐碎枯燥的消息用自己的语言改写,使用反语、反问等修辞手法,长短句和各种修辞交织在一起,使报道变得像匕首和投枪一样尖锐有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报刊规律性
1.报刊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信息传递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的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衍进拓展的历史表明,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能够提供生产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全部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明确提出对于某种新闻媒体的广泛、普遍、合理、不可缺少的要求。这一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媒体起源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来,无论是体姿语言还是文明语言,无论是文字还是印刷术,都是在人类社会需要的呼唤与推动下产生的。
2. 报刊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内在规律”,即融入人民的一切要素
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阻碍、独立自主地自向一面发展并各成一行的条件下,真正“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那时,每家报纸都会表现出真正的伦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蔷薇花瓣都表现了蔷薇的特质并发散出蔷薇的芬芳一样。但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3.新闻报道反映现实,但也作用于现实
新闻报道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报刊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存在的产物。换言之,新闻报道不是对象本身,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一种意识,是主观反映客观、主体反映客体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4.需坚持出版自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要克服外部条件的桎梏,废除书报检查,实行出版自由,疏通内部障碍,保障报刊这一主体能够依据自身的机制,有效地反映和指导客观,推动客体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奠基人马克思第一次提出报刊的“内在规律”,这是在新闻学尚未形成的 19 世纪,一代报刊工作宗师第一次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的新闻媒体自身拥有的、不为外力所改变的内在规律性。
交往理论与唯物论传播观
1.交往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交往”的概念。“交往”包括两方面,一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人类的生产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一类是精神生产,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差异。我们把精神交往理论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播观。
2. “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首先,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构成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其次,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多大差异。
其二,马恩在论述精神交往之际,也大量使用了现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这说明,我们把精神交往理论看做是马恩的传播观,并非牵强附会的理解。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并不能取代传播学,但它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这种传播观就是:我们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仅强调前者,会导致一种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仅强调后者,只能使传播学成为一种“头重脚轻”的理论,这也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一些学者面临的困境。只有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出发,我们才能对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作出科学阐释。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夏琪.新确认的恩格斯《新莱茵报》37篇(组)新闻考证——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新闻界,2020(11):4-13.
[2]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观的提出与展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6):65-74.
[3]夏琪.“时间只允许我们报道最重要的和最突出的事件”——论《新莱茵报》的新闻时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S1):141-152+164.
[4]叶妮.恩格斯交往工具论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6):9-13.
[5]郑保卫.论列宁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J].新闻潮,2020(04):4-7.
[6]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第2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主编:羽生生
编辑:羽生生
20天20题
王牌教辅
最后500本!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中二早早
吃货胖胖
认真考考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点击下图找本好书↓↓↓
全年热点合集扫码查看不错过↓↓↓
全年考点干货合集扫码get硬货↓↓↓
全年热点事件!大佬评论佳句!打包送!!
改了上千份作业才知道,为什么你的实务老提不上分!
必看!2020最权威的业界会议带你押题啦~
最爱考的概念辨析题你还不会吗?干货都给你整理好啦!
新闻评论没灵感?案例不会用?这份宝典送给你!
答题字数少?大白话没亮点?一篇文章帮你加分!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